郭新春今年51岁,是广饶县地税局监察室主任。不过,除了工作中的敬业和优异表现,她在生活中孝亲敬老的善行也引起了同事和朋友们的注意和尊敬。郭新春的母亲自她年幼时便常年需要人照顾,2014年更因为突发脑血栓而失去自理能力。自幼年至今的这些年,郭新春一直以一颗至孝之心照顾着患病母亲,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给这个时代注入了孝亲敬老的“正能量”。
母亲身边的“固定保姆”
郭新春九岁时,母亲就患了病,渐渐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。所以自郭新春记事至今的四十多年,她和三个兄弟姐妹便一直充当着母亲身边的“固定保姆”。
郭新春是母亲最小的女儿,对母亲身体的疾病和养育四个子女的不易有着很深的体会和疼惜。尤其当她也为人母,就更能体会到母亲的不易,深刻地体会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意义。2014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日,母亲突发脑血栓住进广饶县人民医院,郭新春连续一个多月都寸步不离守在母亲身边。
“那段时间的确比较辛苦,但为了母亲这都不算什么。”郭新春说。这一年的农历春节,她是在病房陪母亲度过的。为了给母亲补充营养,她专门研究制作适合老年病人吃的各种流食;母亲卧床排便不畅,她便跟着护士学会了插导尿管、经络按摩,甚至会用手指抠,一点一点、一块一块,等忙完连累带熏自己就顾不上吃饭了。郭新春说,母亲辛苦一生,晚年理应享受享受自己的照顾:“而且即使生病,她对孩子的要求其实也并不高,能和她聊聊天,为她解解闷,对她来说也是莫大的安慰。”她认为孝心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,除了在身体上的照料,精神上的关怀和理解也同样重要。母亲患病之后精神变得更加脆弱,因为长期躺卧在床,有时会有烦躁情绪,郭新春便通过按摩、抚摸、哄劝、聊天的方式哄母亲开心。由于照顾得当、翻身及时,母亲虽然长期躺卧病床,但至今没有生一点褥疮。
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老人
2015年春节过后,郭新春的母亲出院后再也没能起床,身边一刻也离不了人。郭新春的哥哥姐姐虽已退休,但每家都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和孙子、外孙,作为小女儿的她便又继续担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。
近一两年来,她每天穿梭于单位和病榻,忙完单位工作就急忙赶往娘家,日复一日在不断重复的端屎端尿、洗头喂饭、翻身捶背、寻医找药中奔波。母亲有时精神恍惚,她就像对待婴儿一样,微笑着哄母亲服药、吃饭、理发;每天晚上,她需要不定时起夜查看母亲的状况,帮母亲翻身、揉腿、换尿布,刚出院时甚至一晚要换近十次尿布,因此她自己的睡眠一直不足;母亲吞咽食物困难,她便每天坚持为母亲熬容易下咽的小米粥、鱼汤、鸡汤,面条、鸡蛋、肉类、蔬菜都会专门粉碎制成流食……
郭新春的老父亲也已86岁,耳朵有些背、行动也已开始不便,也需要她和兄弟姐妹们一起照顾。有时朋友看到她又忙工作又忙家里,像陀螺一样连轴转,实在太劳累,就劝她说:“歇歇吧,别太累了,能少干点就少干点吧。”她却说:“对我来说就是少睡一会觉、多吃一点累,但老人能多舒服一点、心里高兴一点,何乐而不为?”她照顾老人的心得是:老人上了年纪,身体和脾气都很像小孩子,应该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他们,尽力做到耐心、仔细,尽上自己的一份孝心。
她说: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
经过郭新春长期的精心照料,如今她的母亲虽然不能活动,但精神饱满、情绪稳定,时时还会用泪眼注视着在身边忙碌的小女儿,流露出对女儿的歉疚。看到老人的状况,就连广饶县人民医院的主治医生都夸赞说,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创造了一个护理上的奇迹。
很多人都认为,久病床前无孝子,郭新春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,只要心中敬老,床前时时有孝。用她自己的话说,照顾老人的过程累是累点,但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满足和高兴。尤其是看到母亲安然入睡的样子、因为被照顾得细致妥当而健康红润的脸色,她便感觉很满足。
郭新春的敬老举动也得到了家人的无条件响应和支持。母亲生病住院期间,她的丈夫和女儿每天都陪在身边,在她疲惫劳累的时候充当帮手和替补。她24岁的女儿经常把对妈妈的尊敬和爱挂在嘴边,用实际行动默默效仿妈妈照顾母亲的举动。
不过,由于长期的劳累和食宿无常,郭新春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神经衰弱,眼睛也已经开始变花了。但她说自己毫不后悔自己的付出。10月8日,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她一再表示自己是在尽本分,不值得被表彰和夸耀。每每谈到她孝顺母亲的举动和赢得的赞誉,她便谦虚地说:“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,有父母在身边能够孝顺是我的福分,让父母安度晚年也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,我做的这些都不值一提、不算什么。”
郭新春常年如一日的孝心和善行,为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,得到了家人、同事和朋友的一致称赞,也为身边人孝亲敬老树立了学习的榜样。